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后,整个世界都乱套了……

0
730

1、韩国:中国不帮忙,全国吸雾霾
CNN3月3日报道,韩国义城郡——一个坐落在洛东江畔的风景秀丽的农业小城,有一座韩国最大的垃圾山,已经燃烧了整整3个月。

如果不加控制,这座垃圾山上的垃圾要5年才会烧完。
因为相比它17万吨的体量来说,过去三个月烧掉的那点垃圾只是九牛一毛。

△当地居民拍摄的垃圾起火燃烧的画面(图片来源:CNN报道截图)
这是摄影师镜头下,2017年5月韩国洛东江畔盛开的樱花。在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禁令下达之后,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美景了。

去年8月,韩国中部地区连降大雨,洪水将垃圾冲进韩国第三大人工湖大清湖,超过1.5万平方米湖面被垃圾覆盖。

“我的眼睛疼,头也疼……所有居民都在受苦。”住在垃圾山附近的居民生活苦不堪言,一位种茄子的农民朴贤顺(音译)说,大火把她的温室大棚都烧成了灰烬,浓烟挡住了阳光,毁了她的作物。
“这座垃圾山就在我的家乡,我有些羞愧。”
曾经韩国从官方到民间都莫名其妙地认定,本土的雾霾都是被风从中国刮来的,他们是中国雾霾的受害者。
现在他们终于意识到,头顶上空出现的雾霾,原来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3月6日,朝鲜半岛实时PM2.5空气质量图(图片来源:AirVisual)搞笑的是,韩国媒体再次甩锅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怼回去了,他说这两天北京(的PM2.5相关数值)好像都没(韩国)这么高。
去年12月28日,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就专门答记者问,中国相关的监测显示,近几年来中国北方地区的空气质量持续大为改善,PM2.5指数呈下降趋势。
在此背景下,这几年韩国首尔地区PM2.5浓度基本稳定,并略有增加,首尔地区粉尘颗粒的增加主要与其自身的排放有关。

△3月6日,韩国首尔持续雾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义城郡当地环境部门负责人称,垃圾场的大多数垃圾来自韩国各地,如果是在2017年以前,这些垃圾中的绝大多数会被运到中国,义城郡的这座垃圾场本不需要处理如此多的垃圾。
一切的转变源于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垃圾在内的24种洋垃圾。
当时,这一消息震惊了西方,多家媒体称中国这一禁令将给他们的垃圾回收带来巨大的麻烦——因为发达国家不要的垃圾们无处可去了。
正是因为中国的一纸禁令,使得义城郡垃圾山的体积在短时间内扩大了80多倍。
当地政府资源有限,根本“消化”不了如此大体量的垃圾。
作为权宜之计,地方政府只好向当地居民发放了防PM2.5的口罩。
除此之外,他们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大城市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早在2018年4月,韩国《先驱经济报》就报道过,因废品回收公司拒绝收购废弃塑料和泡沫箱等可再生废品,首尔等首都圈的居民小区开始出现垃圾成堆无人处理的情况。

首尔的居民们甚至开始为了垃圾大打出手!

很多居民将废塑料或泡沫制品等扔在回收站,之后却无人回收,越堆越多。许多小区物业人员随后禁止居民丢弃塑料垃圾,双方因此发生激烈的冲突。

△首尔某小区门口成堆弃置的塑料垃圾(图片来源:韩联社)

 

2、美国:我们的环保政策是将垃圾运往中国
韩国尚且如此,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垃圾制造国就更是头疼了。

△洋垃圾的主要来源:先后分别是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中东 (图表来源:彭博社)2010年中国进口的八百万吨未分类的废纸里,有一半多,即四百万吨来自美国,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320万吨。
以美国俄勒冈州为例,中国执行禁令之后不到五个月,已经有600多吨垃圾被堆在停车场上无处可去,在此之前,10月份的时候当地已经被迫将800吨废品填埋掉,导致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这个州曾是全美环保领域的领头羊,而这个环保标兵的头衔是怎么来的呢?
并不是因为俄勒冈州采用了高科技的垃圾处理办法,而是之前这个州90%的垃圾都会运往中国而已。
原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令人艳羡的优美环境,就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呀!

△美国一家垃圾回收站的三位负责人在垃圾山前一脸无奈。

相似的场景在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轮番上演,当地的废弃物承包商纷纷宣布停止接收可回收物品(尤其是可回收的塑料制品),从前,那些装满废旧电线、金属和纸壳的集装箱都会准时到达中国,被转售、分类和再加工,每个集装箱价值高达10万美元。
可是禁令一下,回收垃圾不仅不再有利可图,处理它们将付出同等的代价,甚至更高。

 

3、曾经的中国:世界的垃圾场,挨骂的背锅侠

科普一下出口洋垃圾的利益链:

→发达国家:较高的垃圾处理费,大概在每吨400美元至1000美元
→运到中国:即便加上运费每吨的成本只有10美元至40美元
→国内的接收方:以极低的价格买进来
→不同类别价格不同:通过多次挑拣分类,层层转卖出去
→形成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获利

根据联合国数据,自1992年起,中国接收了全球近一半废品,这使中国废物总量增加了10%至13%。
2017年之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全球的垃圾场。
中国进口这些”洋垃圾”,是有历史原因和背景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原材料匮乏,国内的废旧纸张、塑料、金属不足以供应全国范围内的扩大再生产使用,进口洋垃圾成为当时提取制造新塑料产品的原材料的主要来源。
可以说,当时进口洋垃圾的决策,大大缓解了制造业原材料紧张的问题,然而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洋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纪录片导演王久良长期关注洋垃圾对中国环境的危害,他用镜头忠实地记录着2017年之前,我们被《垃圾围城》的窘境。
河水被污染,村庄被垃圾堆包围,塑料瓶堆积成山,很易引发大火。

200多只绵羊整个冬天都在这里翻拣着可吃的东西,不洁净的食物使绵羊极易发病,绵羊的主人需经常给这些绵羊注射抗生素类药物。

淹没在垃圾堆中的工作人员裸手挑拣,通过燃烧样品区分塑料种类,不顾烟雾的刺激气味和毒性。

母亲背着脸上扑满苍蝇的孩子,青春期的女孩阅读垃圾堆中挑出的英文广告。孩子肆意地捡起医用针管,吸着里面的水,或者把医用手套吹成气球踢着玩。

如果只是单纯的废旧纸张纺织品塑料等还好说,问题是发达国家相当鸡贼,他们的垃圾分拣工作做的极其粗糙,常常在可回收的垃圾中夹带大量严重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极为有害。

比如电子洋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在经过简单拆解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二次废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是100年也恢复不了的!
之前每当说起环境问题,我们总会莫名地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总觉得国内的环境问题是我们以高速发展的经济为代价牺牲生态环境造成的,面对着发达国家的指责,我们的内心是非常羞愧的。
可是,不管是我们,还是他们,一直不知道一个重要的事实:
中国这二十多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消化处理了全世界50%以上的垃圾所导致的。
发达国家成天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挂在嘴边,实际上将他们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的工作都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做的,但是道德的高地还被他们给占领了。
然而一个打脸的数据是:美国每年人均制造的废弃塑料制品,高达10.9磅,是中国人均的三倍以上。
但是他们都把垃圾运到中国来了,变成了美国消费,中国处理,最后还得替污染背锅。

 

4、发达国家:你是个大人了,该学会自己处理垃圾了
此前美国胁迫中国继续进口洋垃圾不成,把垃圾倾销给了东亚各国,如今的印度正在重复上演着过去中国发生过的故事。

△印度的废旧垃圾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英国除了将焚烧、填埋或扔进大西洋,也在积极寻找着代替中国的“接盘侠”。
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无论将垃圾转移到何处,终归是在同一个星球之上,垃圾对整个星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每一个垃圾制造者迟早都会尝到自己造成的苦果。
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的禁令,与其说是发达国家面临的危机,不如说是改变的契机。
美英等大国是时候做个成熟的大人,学会如何更科学地回收处理垃圾了,而不应该永远寄希望于别人帮忙处理垃圾堆积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对洋垃圾的禁令并非一刀切,而是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拒绝掺杂着污染物的可回收材料进入中国。
但彭博社援引美国废弃物回收协会的话称,中国的新规定要求垃圾中污染物的含量不能超过0.5%,“这是天方夜谭。”
其实,这并非天方夜谭,只是需要花费的成本会比之前高,赚钱的空间少了而已。
比起抱怨中国政府的决策,已经有人开始行动起来,积极响应新政策的要求了。
例如一家在美国东北经营着18家垃圾回收厂的公司就为此将劳工支出上调了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63万元),还新添了很多自动化分拣设施,并提高了垃圾处理服务费用。
美国最大的废物回收企业废弃物管理公司则为此新买了光学分拣器,还邀请中国客户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并进行随机抽查。
当然比起事后的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开始减少垃圾,尤其是废弃塑料物的产生。
韩国去年五月颁布了禁塑令,计划2030年前将塑料垃圾减少一半,并将回收利用率从34%提高到70%。大型商场和超市最早从10月起将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则宣布启动一项新的25年环保计划,重点是“向塑料宣战”,旨在2024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如手提袋,食品包装和一次性吸管。
如果不是中国的禁令,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制造了多少垃圾,而这些垃圾又将造成多么深重的影响。
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虽然中国已经不再是全球的垃圾场了,但在“为国点赞”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自己走上发达国家的老路,将消费与浪费混为一谈。
一位澳大利亚的网民在社交媒体上感慨,“在2017年之前,我从不知道我们扔掉的垃圾会被运往中国,而不是在本土回收加工。我们需要更少的包装、更多可重复使用的袋子、玻璃瓶,还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我们必须面对肆虐的消费主义导致的后果了。”
这句话,同样也对中国的消费者适用。

阅读  中国“未来的士”将在塞维利亚试飞和投入使用